|
校园空气质量(AQI指数):良(64)
|
周芷晗
校园之星
信息来源:时间:2021/10/14 8:59:27
对学生来说最紧要的是事,毋庸置疑是学校文化课学习。程序上略显单调,而具体知识中又富于无穷多样和趣味性。有时下课后、晚自习后,拖着一身的惫倦悠悠地荡出教室大门,抬头望见碧蓝澄澈的晴空,教学楼赭石色的外墙泛着白云缝隙间倾泻下的阳光,抑或瞻眺夜幕落下前城市的天际,如血的残霞在奏响暮色降临的序章。疲乏遂融入平静如水的闲适恍然,平凡而悠长的校园之景,往往能意想不到地唤起年轻心灵的悸动。 我平素自忖诸如学习生涯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实质、选择未来的准则等问题时,每到深处,总是没法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答案。其实这样一类程序化、仪式性的思考,真正目的也往往只是给自己找一个前进的理由,并不见得非得得出哲学化、普世性的结论。何况我们当前欠缺社会实践的经历和学习以外世界的洗礼,所以不具备综观人生和命运的思想深度。青春的锐气给我们带来抱怨平淡和平庸的勇气,这也是我们之所以总对看似乏味的文化课学习感到厌倦和反感。 我正是因此而致力于在校园生活的间隙中寻觅一些人人中心渴慕而不得、痴痴寻觅而不能,实则掩映在平凡的青枝绿叶之下、交融在平凡的白月清风之中的,美好的艺术与心灵的享受。音乐和书画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不讲究技艺的精专或粗劣的,归根结底,取悦的内心而不是眼睛。而除此以外,在每一条平凡的走廊、每一声平凡的问候,甚至老师精心批阅过的每一份作业当中,延安的校园里总有生生不息的热情和希望,遮住了平凡中那一丝枯燥。这周碰巧在语文练习中做到一篇名叫《无多烟月可怜人》的阅读,作者认为,没有绘画的人生几乎等同于失去了意义。我也勉强算得上大众当中的绘画爱好者,但我不得不说,我无法认同这一观点。艺术不应被桎梏于字面的含义,而人生更不应该禁锢于字面意义上的追求。执着不应该变成无休止的纠结。学业之路看似与精巧的艺术无缘,也自有鲜花绽放。 诚愿进入高三的我们,真正在这漫长的一年里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提升。有些老师说,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学校是残酷的战场;然而,我更愿意去相信、去感受,学校是一代代青春火热的灵魂汇聚的地方。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本就是艺术和风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