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空气质量(AQI指数):良(61)
|
聚焦“关键课程”,强化“课程关键”——政心组参加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研训中心组第二次活动
信息来源:时间:2022/12/8 22:00:05

2022128日上午,“聚焦‘关键课程’,强化‘课程关键’”——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教学研讨活动暨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研训中心组第二次活动于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顺利举行。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纪明泽、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卜洪晓作为此次活动受邀领导嘉宾莅临出席本此活动。上海市各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学科研训中心组成员)、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相关学科教研员、学科教师等、上海市初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研训中心组成员代表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及“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议题展开研究讨论。




本此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庄坚俍主持,包含四个主要议程。

活动议程首先为课堂教学。由上海市延安中学邓炜老师就全国统编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课进行现场教学。邓炜老师以习近平的“奉贤”之问引入教学主题,贴近奉贤学生实际。以“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创设议题问题情境和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归纳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翻译习近平在2021年给全国人民的新年贺词中所用“天下一家”的典故引导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树立践行意识,激发心怀天下的责任意识。




微论坛议程首先由长宁区研训一体团队代表围绕邓炜老师这节课的备课磨课过程展开微论坛交流。上海市延安中学唐怡莹老师主持本此微论坛交流活动。复旦中学高欣老师对磨课过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思政课需要坚守政治红线,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高中思政课程的架构中。邓炜老师谈到在备课磨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情境,寻找“学情”与“教学”契合度,上好思政课。长宁研训团队代表对在场的思政教师们提出建议:思政课应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能融入二十大精神,抬高课程意义;又要能够将思政课与本地资源相结合,做到学科内容本土化,契合学生学情。




专家点评环节,卜洪晓对本此研训活动作简短点评发言。他希望研训教师能在大数据时代,用好数据技术,及时将研训活动转化为线上数据,推动研训活动持续深入推进。

纪明泽对此次活动做总结点评。他充分肯定思政教师在研训一体化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同时对在场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提出了建议,表达了自己的期望与祝福。

活动最后,周增为希望所有思政教师能积极参加研训活动,并能借助于数字化赋能将研训一体化活动评价不断加以落实,推动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入。

“研训一体化”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新策略和新方式。它可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整合提炼为教研的“课题”,再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培训的“主题”,在“问题-课题-主题”的融合进阶中创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长宁区研训团队先试先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研训一体化的深入展开提供了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