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3日,由刘身强老师领衔的长宁区第五轮后备创新团队相聚线上,开展第二次关于中学体育课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线上研讨。此次活动在上一次线上研讨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首先刘身强老师介绍了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价值、依据、原则、方法,与大家分享了高中排球专项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实践经验。随后施丽娜、秦雅琼、刘巧玲、周黎黎、孙洁岚五位老师分别在形体韵律操、游泳、健美操、足球和篮球项目上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进行ppt汇报,最后学员分享学习收获,专家、导师进行点评。

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施丽娜老师从形体韵律操确立背景、形体韵律操“学”的设计与实施、“练”的策略与方法、“赛”的组织与开展、“评”的内容与形式五个方面分享了形体韵律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施老师以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为突破口,以党的二十大和居家抗疫为背景创编了学生喜欢的室内操,并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延安中学秦雅琼老师结合高中游泳专项,分享了游泳教学中如何实施“精准的学”、“高效的练”、“趣味的赛”、“高质量的评”。提出缺乏学练基础,很难实现高水平的比赛,并向大家介绍了高一爬泳18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复旦中学刘巧玲老师结合高中健美操轻器械(旗操)大单元教学介绍了如何结构化设计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链、解决教学关键问题、重难点,以及在“学、练、赛、评”各环节上针对性的设计提出了自己建议。提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健美操专项特点、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教学阶段要有针对性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泸定中学周黎黎老师分享了预备年级足球“运球、传接球、射门”组合技术在“学、练、赛、评”各环节的设计。针对学校场地资源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周老师巧妙设计在课中设置多个小球门,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收获成功射门的体验。

延安中学孙洁岚老师分享了自己由职业篮球运动员到篮球教练员,再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经历,结合延安女篮专项教学提出了对“练”这一环节的认识:篮球教学中要做到“精练”,首先要找出关键技术,如篮球技术中手指手腕“发力”对“运球、传接球、投篮”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法,帮助普通学生尽快掌握关键知识点,让篮球教学事半功倍;其次提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要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学练目标、内容和方法;最后展示了高一第一学期篮球单元18课时教学安排。

延安中学黄华老师结合多年健美操专项教学经验对施丽娜老师和刘巧玲老师操舞项目大单元“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给予点评,黄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单元教学设计给予高度肯定,两位老师教学策略针对性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够让学生主动展示出操舞的肢体美、力量美,充分体现出来操舞类课堂的特点。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陆凯华老师分享了自己学习的三点感受:一“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确保了核心素养的落实;二要根据学生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开展“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三“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应该是一个螺旋递进的过程,结合篮球教学实践,认为篮球教学评价环节不能仅仅关注技术方面,更要关注篮球团队意识、核心素养的评价。
江苏路第五小学陆君锋老师认为此次的线上研讨初中教师的分享内容体现出初中多样化教学特点,高中老师的分享更加凸显高中体育专项化特点。陆老师认为“学、练、赛、评”不仅要对单元进行顶层设计,更要关注内容的逐层落地,要体现出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正高级教师李毅老师认为课程标准高度凝练,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是对课程标准“解构”的过程。课标好似压缩文件,教学实践就是一个解压缩的过程,“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就是解压缩的一个高效工具。
创新团队顾问,特级教师徐阿根校长提出了三点感受和三点建议,三点感受分别是:一是大家对“学、练、赛、评”价值和功能认识深刻,对学练赛评关系明确;二是五位老师对“学、练、赛、评”一体化运用有了深入研究,“学、练、赛、评” 一体化是对老师教育行为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学练方式的改变,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三是对“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实践操作层面有了一定积累,具有了一定高度。 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进一步理解“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和课程内容一体化的关系;二是要更好理解“学、练、赛、评”的内涵。“学”包括教与学双边活动,教师由“会教”到“教会”,学生由“肯学”到“能学”;“练”,由“会练”到“能练”;“赛”,要促进“学、练”,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与练;评要更加具体,体现在学练赛各环节中,要更加容易操作;三是关注研究如何满足一线教师的需要,让没有专项背景的老师也能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
编辑:刘身强 朱君明
2023.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