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周三)下午13点在延安中学9号楼第八会议室举行了主题为“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的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有:区“活力体育”创新团队、区卓越教师体育学科发展室导师和学员,上海市建平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区桦。
第一部分,区“活力体育”创新团队和体育学科发展室领衔人刘身强老师做了主题“如何进行“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讲座,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1)正确认识与理解“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2)“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运用;(3)“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提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是融通、系统、连贯的;从提高运动技能角度,“学”是基础,“练”是提高,“赛”是运用,评”则是瞄准“学、练、赛”的目标与内容,对过程与效果进行总体把握与具体测评;从认知发展规律角度,“学”是基础,“练”是重点,“赛”是关键,“评”是手段。提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过程、真实化的教学设计和专项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转换、内容的重构与升级、方法和过程的优化以及学习评价的改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讲座后学员进行了学习交流。虹桥中学童金海老师和华政附中沈赞老师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往往放在课后,课上完成时间不够,口头评价不能及时记录,以及是否要针对学习目标都要评价;复旦中学唐莉老师提出在健美操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比赛,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跨学科知识的合理运用;延安初级中学孙梁老师和赵畅老师提出在田径教学中通常采用竞技性比赛,如何设计不同形式的比赛,以及在体操教学中如何进行“练”“赛”的设计值得思考;泸定中学封怡菁老师和周黎黎老师针对年级、班级设计不同层次的“赛”,在足球大单元教学中如何进行结构化教学内容等。


第二部分,体育学科发展室学员个人发展交流。市三女初施丽娜老师在教学、科研、团队引领、运动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小结,尤其在AI赋能体育教学有收获,有成果;江五小学陆君锋老师从明确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到注重专业发展三个方面阐述形成教学特色的路径,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梳理成果;绿苑小学蔡蕾老师在空中课堂拍摄、线下公开课教学、青年教师培养以及课题转化方面都有所建树,但也认识到自己在课题研究与成果积累上的不足;延安中学孙洁岚老师感激团队的助力,帮助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积极转变,今年顺利晋升高级职称,后续在科研方面准备突破;古北路小学金仁杰老师对小学体育学科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交流,如利用数字设备解决教学重难点和实现评价转型,也顺利晋升高级职称;延安中学黄华老师认为成为特色教师要打好专业基础,在健美操教学中寻求创新突破,提升课堂相关能力以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第三部分,建平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区桦老师做了“做名有发展的体育教师---我的专业成长之路”的专题讲座。首先,始终坚守不变的“三心”,对教育的忠诚之心,对学生的敬畏之心,对专业有追求之心;其次,从自己的成长之路,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引领期,介绍了自己在课堂教育教学、运动队执教和教科研研修方面的发展和感悟。区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她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敬业,对体育教育工作的踏实和执着,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和爱护。

最后,刘身强老师提出卓越团队的老师在形成自己教学特色之路上,第一,要热爱教育事业,不断在体育工作中努力奋进;第二,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发展,要敢于在教育教学中探索和创新;第三,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寒假要读一本教育或体育的书籍,要有学习反思。

这次交流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无论是学员们的精彩分享还是专家们的宝贵点评与经验分享,都为教师们在形成教学特色、实现个人成长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与方向。相信在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下,教师们将在教育教学之路上不断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撰稿人:孙洁岚 刘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