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来自高三(2)班的洪晨悦,很荣幸被评选为本次的“延安之星”。
高三生活已过了将近一半,在这段时间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起先,每周的考试、单调的课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初次的走读生活也有诸多需要不断调节的地方,这些都使我深刻体会到了高三的艰辛。渐渐地,我发现只要紧跟老师的节奏,课上认真听讲、记笔记,课下尽快完成作业,及时解决疑惑,就不会过于劳累;若是上课发呆,作业拖沓,问题堆砌,不仅会落下许多知识点,在心理上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我对考试的看法也改变了许多。我意识到每次的考试都是一次自我认知、反省、鞭笞、完善的机会,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可以不断让我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有的放矢地改进。所谓万事开头难,现如今我已完全适应了高三生活,也在学习上取得了小小的进步。前途漫漫,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相信在经过这些岁月的磨练之后,我能离理想更近一步。
高三的课余活动也使我记忆犹新,九月底时运动会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受疫情影响,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系统地运动过,体力下降了不少;高三学业比往常更加繁忙,能够锻炼的时间也少了。因此,此次运动会对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抱着不留遗憾的信念,临近比赛前两周我每天都去操场训练,练习相关动作恢复记忆、熟悉赛场;周末晚上到小区周围人少的场地跑步恢复体能。虽然每天都很疲惫,但练完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食堂吃完饭,聊聊天,这是平常体验不到的一种快乐。由于练习时间短,心中没底气,到了站上跑道的那一刻,还是感到非常紧张。还剩最后几十米的时候,浑身已使不上劲,疲惫不堪,这时耳旁响起老师和同学为我加油的声音,支撑着我跑到了终点。最终,即使和过去有所差距,我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在延安的两年多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遥想两年多前,我的高中生涯才刚刚开始,如今我已踏上了离别的征程,不免感到不舍和感慨。春考即将来临,这是高考中的第二个战场,于所有考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如今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
|
大家好,我是高三一班的黄依琳,很荣幸当选本次延安之星,感谢同学和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
俗话说不破不立,我并不热衷于给同学们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自我介绍”也并不局限于光鲜亮丽的一面,于是借此契机我深刻反省自身,将发现的问题罗列出来,望同学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比如我的时间管理比较马虎,课间时间常常用来补觉或神游,导致晚自习开始的时候作业一笔未动,负担较重,今后我会抓紧碎片化,合理有效地运用课间、核酸回教室之后的时间,提升学习效率。同时,调整良好的学习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时我会纠结于休息还是学习,担心自己一旦休息就会落后,导致无休止的“精神内耗”,殊不知适当的玩耍可以更好地释放压力,促进学习,希望大家也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
既获得一项荣誉,我不否认自己有些许长处。对于学业,我秉持拼劲全力,一丝不苟的态度,虽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但我热爱求知,不仅仅在于题目的对错,而且在于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成长,充实自我,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当你的心里有知识,有求知的热情,那么成绩自然也会“网开一面”,青睐于你。
在班中我担任政治课代表,帮助老师收发作业、传达消息,致力于协助建立好老师同学沟通的桥梁(即“不要忘记发作业”),逐渐获得了老师同学的认可。我还延续初中养成的好习惯,每到假期都抽时间去地铁站、图书馆、养老院做几天志愿者——陪伴自闭症儿童,给老人带去欢乐,让书架焕然一新......或许这并不是多大的丰功伟绩,但我喜欢为大家做一点贡献。
学习之余,我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溜冰、舞蹈、音乐等等。我曾数次参加学校乐团外出比赛夺冠,我在市民乐团担任首席,我在校金秋晚会上参与前沿文化社表演......这是我,但不是全部的我。我对广泛兴趣爱好的追求,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艳羡,而是为了能在疲惫劳累之时有所寄托,在欢心快意之时能够抒发。我接纳许多,热爱许多,对兴趣爱好,对自己,也对生活。
要我说来,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是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尽、表达清楚的,我也不习惯长篇大论地细数自己的优点,在这里表达歉意了。希望大家能够知道,像我这样的平凡人也有可取之处,再细小的沙粒也有闪光的一面,只要面向太阳,以此共勉。
|
|
|
刘身强,1972年出生,2020年被评为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延安中学总务处副主任、体育中心主任。上海市教育系统体育教育学科带头人,田径国家级裁判。曾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完成市级课题5项,个人发表论文16篇,国家级获奖4项。
|
|
|
白丽,1972年1月出生,2020年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2018)基础教育优秀教师赴英培训团5名成员之一,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种子计划”长宁基地高中语文导师。领衔或参与国家级、市区级研究项目6个。领衔的上海市教育科研市级项目(批准号:B13175),获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长宁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课堂教学,获国家级一等奖1次、上海市一等奖1次。在《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万字,出版《高中议论文难点突破》《教育行思》等多部著作。现为长宁区卓越工作室高中语文学科领衔人。
|
|
|
马越 1964年出生,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书记),现任上海市延安中学党委书记。曾获上海市尊老敬老“好领导”、上海市“关心共青团工作好书记”、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第四届“育德之星” 等荣誉称号。曾主持多项党建课题获上海市普教系统党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
|
|